10月25日,全國中醫藥大會在北京召開,省藏醫院國醫大師、我國著名藏醫藥學家尼瑪和全國名中醫、我省著名中醫兒科專家陸長清獲得“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這個好消息傳來,全省中藏醫藥界為之振奮。青海是藏醫藥重要的發源地和傳播地之一。公元6世紀,青海地區的藏醫就可以進行精巧的眼科手術。18世紀初,出現了藏醫藥傳承教育機構“曼巴紮倉”(藏醫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藏醫藥學者,撰寫了眾多藏醫藥著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省藏醫醫療、科研、教育、產業、文化機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省不斷加強立法和頂層設計,先後出台了《青海省發展中醫藏醫蒙醫條例》《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扶持和促進中藏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青海省關於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青海省扶持和促進中藏醫藥發展若幹措施》等一係列政策文件,有力促進了中藏醫藥事業的發展。 中藏醫醫療體係健全 近年來,我省中藏醫藥服務體係日益完善。2018年,全省共有公立藏(蒙)醫醫院28所,占全省醫院總數的27%;藏(蒙)醫醫院床位3365張,占全省醫院床位數的14.3%。有民營藏醫醫院19所,藏醫診所326個。同時,以省藏醫院和州級藏(蒙)醫醫院為龍頭,分別建立了省、州級藏醫醫聯體,已建成和在建的中藏醫館437個(藏蒙醫館184個),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建設了6個州級藏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麵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訓推廣藏醫適宜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省湧現出大批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優秀藏醫專家,省藏醫院尼瑪成為我省首位“國醫大師”,成為青海省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藏醫藥領域專家,桑傑榮獲“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在全省範圍評選出“青海省名藏蒙醫”9名。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引領作用,先後掛牌成立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和全國名中醫工作室,建設全國名老藏醫傳承工作室11個;實施全國和省級名老藏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培養繼承人58人。青海大學藏醫學院於2006年獲批藏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現已形成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為一體的藏醫學高等教育辦學新格局,截至2018年底,全省藏醫執業(助理)醫師注冊人數4307人。 我省各級藏醫醫療、科研及生產機構,不斷加大臨床技術、特色療法、藥物炮製的研發力度,在藏藥複方研究、藏藥質量標準研究、藏醫疾病診療研究等方麵取得了較大突破,藏醫藥科研成果名列全國藏區前茅,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課題)100餘項,取得科研成果20餘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7項。“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青海,標誌著藏醫藥科研進入國家技術創新體係行列。製定實施了《藏醫疾病診斷療效標準》《藏醫電子病曆基本規範》等多個藏醫藥行業技術標準。編寫的“21世紀藏醫藥本科教育規劃教材”結束了全國藏醫藥專業本科沒有正式教材的曆史。實施藏醫藥文獻數字化工程,建成13個藏醫藥專業數據庫和青海省藏醫藥信息網絡平台,藏醫藥科研創新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我省先後搶救搜集藏醫藥古籍文獻2000餘種,整理出版1700餘種,翻譯出版藏醫藥經典文獻20餘部。編纂完成《藏醫藥經典文獻集成叢書》《藏醫藥大典》《四部醫典曼唐詳解》等重大藏醫藥文獻,其中《藏醫藥大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省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作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麵展現了藏醫藥的悠久曆史、獨具特色的理論和技術體係,累計參觀達400萬人次,成為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藏醫放血療法”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製定印發《關於促進青海省中藏醫藥康養旅遊的指導意見》,全省藏醫藥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我省還積極實施藏醫藥走出去戰略。省藏醫院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設立分院;久美藏藥陸續在全國其他省區及省內設立久美連鎖藏醫診所100多所;金訶藏醫藥集團先後在日本、美國設立藏醫學中心和藏醫學健康文化中心等機構,組織召開和參與多次國際性藏醫藥學術會議。青海大學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藏醫藥國際合作基地(青海)”項目;藏醫學院與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弗吉尼亞大學和俄羅斯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等國際院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在轉型中尋求突破之路 當前,青海中藏醫藥事業發展正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國家明確提出,未來要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新的光彩,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 全省中藏醫藥發展,恰逢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如何將政策紅利轉化成產業紅利,怎樣把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我省積極尋求突破之路。 中藏醫藥在疾病預防、疾病治療及疾病康複整個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當下,中藏醫藥是如何與現代診療相結合發揮作用的? 記者從省藏醫院了解到,在推進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上,省藏醫院在保持藏醫藥傳統特色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藏醫藥與現代醫學融合發展。比如,在診療過程中,既繼承“望、切、問”等傳統診療手段,使用藏醫藥浴、放血、金針、銅烙等特色療法,又積極使用現代醫技檢查手段,組織專家團隊針對藏醫特色診療器械進行人工智能化研究,力爭將診療數據客觀化、精準化,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和治愈好轉率。 在藏藥製劑方麵,省藏醫院改變以往的傳統手工作坊模式,引進了先進的製藥設備和工藝流程,使傳統的藏藥製劑生產更加現代化、規範化和合理化。目前醫院生產藏藥製劑劑型由原有的6種增加到12種,基本涵蓋了包括丸劑、散劑、酒劑等所有藏醫製劑常用品種,方便了廣大患者的用藥需求。今年,省藏醫院藏藥製劑中心被授予青海省首家醫療機構製劑GPP實訓基地,成為藏藥製劑科學化、規範化建設的重要平台。 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藏醫院成功申報並進入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庫。該項目總投資為1.6億元,力爭將省藏醫院打造成區域藏醫(專科)診療中心。目的就是不斷提高藏醫藥醫療救治能力,發揮好藏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將重點學科、優勢專科建設成為我省藏醫藥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基地、對外學術交流的平台以及藏醫臨床技術水平的製高點,在全省藏醫藥行業真正發揮出領頭雁和示範、帶頭、引領的作用。 我省還全麵實施藏醫藥文獻數字化工程,目前已構建完成藏醫藥文獻、藏醫特色診療技術、名老藏醫醫技醫術等17個數據庫,成為國外內藏醫藥科技信息資源最全、數據量最大、水平最高的藏醫藥科技信息數據中心。2017年,由省藏醫藥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和西藏、青海、甘肅等省區15家藏醫藥科研院所共同組建了藏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平台將西藏、甘肅、青海等省區的藏醫藥優質科技資源有效整合,建成藏漢雙語平台門戶網站“藏醫藥網”,向實現藏醫藥科技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與高度共享邁出了堅實的一步。